武汉长安网

部门 信息

-2023-

04/26

04:10

编辑:本站

知识产权检察保护成效如何? 武汉检察交出亮眼“成绩单”

△发布会现场
2023426
武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
2022年武汉知识产权发展状况
新闻发布会
武汉市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李智雄在会上介绍了全市知识产权检察工作情况。
2022年以来,武汉市检察机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论述,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市委和上级检察机关的决策部署,把全面加强知识产权检察保护工作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有力抓手、助力创新驱动发展的应尽之责、检察为民的重要举措,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法治自觉、检察自觉,有力推动知识产权检察“四检合一”机制创新,强化知识产权综合性司法保护,在服务构建一流创新生态中展现检察担当。
能动履职,赋能创新创业
牢固树立“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理念,自觉把知识产权检察职能融入全市中心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司法保障。
一是坚持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依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处理好质量、效率与公正的关系,发挥知识产权刑事案件“捕诉一体”优势,实行案件集中办理、优先办理、专人办理,建立“一案一回访、一案一建议、一案一风险评估”等办案机制。2022年至今,全市检察机关共受理侵犯知识产权类审查逮捕案件 1828人,批准逮捕 1116人;受理审查起诉案件 32 50人,起诉23 42人。
二是坚持治罪与治理并重,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作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标配”、服务市场主体的“规定动作”。推动建立与行政机关沟通协调机制,通过制发检察建议,以我管促都管,深化溯源治理。2022年以来,共发出涉知识产权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20余件。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优化服务流程、拓展服务内容,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法治课堂、法律咨询、法律体检、法律补丁等知识产权“一站式”“套餐式”服务,切实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应势而变,构建一体格局
积极应对知识产权案件的发展变化,不断完善职能配置和机构设置,促进知识产权检察规范化、专门化、一体化。
一是施行知识产权检察“四检合一”模式。按照“机构设置专门化、人员配备专业化、职能配置集中化、办案模式集约化、案件管辖区域化、两法衔接规范化”的发展思路,武汉市检察院和江岸区检察院积极推进知识产权检察职能集中统一履行,建立专门机构统一履行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实现知识产权检察职能配置专业化以及知识产权“四大检察”监督全方位发展。
二是构建知识产权检察“三位一体”格局。在武汉市检察院设立“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指导全市知产检察工作,负责办理市级院管辖的涉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检察案件;在江岸区检察院设立“知识产权检察部”,集中办理全市区级管辖的知识产权案件;在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检察院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服务站(点)”,形成“室、部、站(点)”各有所司、各负其责、上下联动的知识产权检察保护一体化格局。
机制创新,强化协同保护
加强沟通协作,多方借智借力,完善衔接机制,依托“检察智库”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
一是完善人才专业化培养机制。一方面,借助与高校共建的知识产权研究基地,通过学术交流、人才共育、资源共享,加强知识产权领域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提升办案专业化水平。武汉市检察院第四检察部、江岸区检察院知识产权部被国家版权局评为2021年度查处重大侵权盗版案件有功单位,1名检察官被评为查处重大侵权盗版案件有功个人,3名检察官入选湖北省首批知识产权检察人才库,1名入选国家首批知识产权检察人才库,1名获评全省打击侵权假冒先进个人,1名获评“湖北省扫黄打非先进个人”。另一方面,引入技术调查官机制,与市知识产权局、市出版局合作,聘请相关领域88名专家为技术调查官,在告知权利人诉讼权利义务、委托检验鉴定等方面辅助案件办理,集智聚力解决知识产权案件专业难题。2022年,办理一起侵犯商业秘密案时,在全省首次聘请技术调查官以检察专家辅助人的身份参与庭审活动,取得良好司法效果。
二是首创知识产权公证参与调解机制。建立全省首个“知识产权公证参与刑事案件调解及赔偿金提存工作机制”,在赔偿或调解保证金提存基础上,让公证作为独立第三方参与刑事案件调解。
三是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协同机制。市检察院与市知识产权局、市出版局共同制定《关于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的实施意见》,推进完善信息共享、线索移交、工作联络、专家库共享、人才双向培养培训等机制;联合市公安局、市中级法院研究制定《关于涉知识产权刑事案件相关问题实施细则》《关于涉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审查逮捕、审查起诉的证据指引》等文件,推动知识产权司法裁判标准统一,提高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办理水平。
今后,武汉检察机关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积极发挥知识产权检察职能作用,依法能动履职,治罪与治理并重,不断深化机制创新、强化综合保护、提升专业素能,为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武汉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贡献更多检察力量。
在新闻发布会记者提问环节,李智雄副检察长就“武汉知识产权检察工作机制探索和创新成效”回答记者提问。
问:我们注意到,在知识产权检察工作中,近年来武汉检察机关做出了不少机制上的探索和创新,请问现阶段这些机制创新取得了哪些工作成效呢?
答:现阶段,我们知识产权检察在机制创新方面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办案质效得到提升。针对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发现难、取证难、认定难、挽损难等特点,我们通过行刑衔接、侦检衔接机制,强化提前介入侦查、引导取证,规范权利人权利义务告知,知识产权刑事办案质量和效率明显提高。
二是知识产权检察监督领域得到拓展。我们不断强化精准监督意识,着力破解重刑事、轻民行监督难题,知识产权民事、行政检察监督实质化办案取得突破性进展。2021年武汉市院知产检察办公室成立以来,先后办理知识产权民事检察监督案件3件。江岸区院办理张某某等5人假冒注册商标案,向法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成效显著。该案也成为全省首例知识产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
三是知识产权检察社会治理效果得到深化。武汉检察机关坚持治罪与治理并重,依法能动履职,助力企业把牢科技命脉。我们深入企业、社区、工业园区、贸易市场开展知识产权普法,近距离了解创新创业者的需求和创新创业环境的现状;汇编《企业家风险防控200条》《知识产权法律服务手册》等资料,帮助企业防范经营活动中的法律风险、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引导企业依法维权;利用“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开设“身边的知识产权”普法专栏,通过制作动漫、短视频,全方位普及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社会舆论氛围。

来源:武汉市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