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晨6时,华侨城天悦一期的林荫道上,武汉市公安局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分局(以下简称东湖分局)社区民警胡新骑着电动车穿梭在晨雾里。车筐里放着社区台账和民情记录本,车把上挂着刚买的热干面——这是他从警17年来雷打不动的晨巡习惯。谁能想到,这个熟稔社区每栋楼门禁密码的“片儿警”,17年前曾是翱翔蓝天的空降兵。
熔炉里的成长
1991年,黄冈英山县的夏天格外燥热。刚高中毕业的胡新被“招飞入伍”的消息点燃了青年心气。怀着保家卫国的满腔热忱,在空军长春飞行学院的3年,胡新练就了一身作战本领。
1994年胡新转入空降兵某军后,这个“天之骄子”成了武汉某部队的一名排长。1996年某次军事演习,他带着战士荷枪实弹守在机场,“三天三夜睡在装甲车上,枪弹不离身,时刻准备闻令而动,向前线发起冲锋”。

1998年抗洪抢险,他带领队伍驻守在新洲大堤上,扛沙袋、巡江堤、堵管涌,为保卫武汉贡献自己的力量。如今那枚抗洪纪念章仍摆在胡新心中最显眼处,比任何军功章都有分量。
在部队17年,从“靠拳头立威”到被战士称为“拼命三郎”,胡新总结出带兵心得:“干部先干一步,战士才会跟你走。”当连长时,他公开公正地投票挑选入党积极分子,不仅好苗子们不负众望,他自己也把队伍带得越来越有凝聚力、战斗力,因此荣获“优秀基层干部”等荣誉称号。
刑侦尖兵的“雷霆时刻”
2008年转业时,战友调侃他:“你这个性,最好去当警察。”没曾想一句玩笑成了预言。初到东湖分局听涛派出所,他抱着“从零学起”的心态,跟着老民警啃卷宗:人家吃饭他啃法条,3个月记满5本笔记。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刑侦”时代到来,公安机关越来越强化多警种协作,信息化运用,要当好一名一线刑警并不容易。胡新因为肯钻研、会带队伍,被挑选担任东湖分局刑警大队二中队队长。2012年,一起部督命案的嫌疑人、潜逃13年的凶手,因为120急救费引发的纠纷而报警,面对民警询问却不愿意交流。胡新从7.5万元现金入手突破:“这钱要是说不清来源,会按赃款没收。”一句话击溃了凶手的心理防线,最终揭开了1999年一起特大案件的真相。

“在刑警队那几年,不是在抓人,就是在去抓人的路上。”他最难忘的是2014年解救被绑架的一名人质。“绑匪把人从武汉绑架后,乘面包车出逃,并藏匿在鄱阳湖边,我们一路追踪巡查,最后成功解救人质。”每当成功破案,他的内心便升腾起强烈的职业荣誉感,“当警察就是要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社区里的“和解方程式”
“民有呼,我必应”,这是他心中执着的坚守。
2017年,东湖分局湖光派出所成立,胡新主动请缨接管华侨城社区。这个责任区面积138万平方米、128栋居民楼、6870间房屋、54家门店、实有人口9365人的小区,藏着比刑事案件更复杂的“民生考题”。
“以前跟犯罪分子斗智斗勇,现在要跟广场舞大妈斗嗓门。”他笑着掏出民情本,上面记着各种“琐事”:T3栋地库两车剐蹭、T7栋装修噪声纠纷、T2栋高空抛物……最棘手的是T5栋两家邻居:罗女士爱点沉香,隔壁肺疾患者闻不得异味,“摄像头对着门拍了两年,前后调解了17次”。

胡新摸索出“三步调解法”:先找物业管家摸清情况,再分别倾听双方诉求,最后创造面对面沟通的机会。去年T1栋漏水纠纷,他带着楼上楼下住户找问题、做防水,矛盾由此化解。
他在警务室的墙上挂了一张手绘社区地图,每个楼栋旁都标着特殊符号:五角星是独居老人,三角形是矛盾户,圆形是商户,闭着眼睛都能摸到每户门口。这份熟稔源自每天两万步的巡查,胡新坦言,“飞机我都能开,这点路算啥?”
2019年7月,胡新因在社区警务工作中服务群众、表现突出荣立个人三等功,除此之外,他还先后8次受到市局嘉奖。
未曾改变的冲锋姿态
从战斗机驾驶舱到社区警务室,胡新身上的制服换了颜色,骨子里的东西从没变过。当年在部队带的兵,如今有的成了企业家,过年还会寄来家乡特产,他却始终喜爱“胡警官”这个来自居民的亲切称呼。

胡新觉得,不管穿军装还是警服,都是给老百姓站岗。夕阳下,他站在欢乐谷摩天轮前,警徽在余晖里闪着光。远处,广场舞的音乐响起:“你听,这才是国泰民安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