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路18号,审判大楼里光影流动,江岸区法院的干警们开启了新一天的工作日常。开庭审理、案件调解、雷霆出击……忙碌的身影为“干部素质提升年”留下“江岸实践”的足迹。
以“法润江岸”党建品牌为引领,结合文化建设,江岸区法院一系列举措渐次开展。砥砺政治忠诚、打磨专业素养、办好民生实事,日复一日的淬炼中,他们积淀功底,将法治的力度和温度融入群众真切可感的笑容中。
党建引领,载理想前行
“读《红色家书》,我理解了信仰不是高悬的明月,而是脚下的泥土,它体现在平凡岗位的坚守中……”
蒹葭书店外,树叶沙沙作响,江畔的风浸染着新抽嫩芽的花草清香轻轻拂过,“法润江岸·书启青春志”读书分享会就在这里举办。好书分享、诗颂初心、知识竞答三个环节,30余名干警共同回顾经典,立足本职岗位分享阅读心得,讨论声此起彼伏,对初心使命的理解和追求随着清风久久萦绕。

书香氤氲处,凝心铸魂时。这场读书分享会是区法院开展“干部素质提升年”工作的生动实践,思想政治建设与法院文化建设同频共振,引导干警们汲取智慧、涵养底蕴。
沿着“同频共振”的方向,探索步履不停:五四青年节之际,组织青年干警参观贺龙军部旧址纪念馆,通过沉浸式红色教育,激励干警奋发有为;组织新录用公务员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行专题研讨,安排新入额法官、关键岗位干警等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上交流发言,谈认识、谈体会、谈思考;选派干警参加区委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在理论学习中坚定信念、铸就忠诚……
“云下”有实践,“云上”有深思。区法院在微信公众号开设“学思悟践·谈体会”、“循‘四本好书’指南 共赴阅读之旅”等专栏,干警们“我手写我心”,讲述学习体悟和成长蜕变,以学促思、以学促干。
“云上”“云下”,理想信念在文化浸润中沉淀。
实战为桨,扬本领风帆
4月11日,对入额一年的初任法官宁晓娟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原告某技术公司送来锦旗,写着:“营商有温度,护航有力度。”
此前,原告因软件开发与服务合同款项支付问题,与某科技公司、某软件公司等多家企业产生10余起纠纷。如何高效解纷、守护企业创新活力,是摆在她面前的现实“考题”。
解题的密码,正是区法院创新打造的“法润江岸・蓄能计划”——以司法实践为淬炼阵地,资深法官“引路”,“后浪们”在一线经风雨、壮筋骨、长才干。

这起纠纷中,全省审判业务专家、知识产权庭庭长夏露作为“导师”,指导宁晓娟开展涉企案件经济影响“双向分级”评估,确定调解为最优方案。随后,宁晓娟聚焦软件交付情况、付款条件等争议焦点进行调解,促成各方达成一致意见,10余起纠纷“一揽子”实质化解,帮助原告回笼资金460万余元。
对宁晓娟来说,不仅妥善办结了案件,专业功底更是在“实战”中得到了锻炼。
如今,“法润江岸·蓄能计划”已成为区法院激活干警成长动能的一张名片。“法院+综治”的治理实践、荆楚雷霆的执行路上、“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的街头巷尾……这些前沿阵地,是干警们的考场,更是成长的广阔舞台。
锻造干事创业的“宽肩膀”,“蓄能计划”更有多元路径:分层分类组织干警挂职学习、交流轮岗,锤炼综合素能;组建调研人才库,依托论坛征文“实战实训”,精准提升深度思考与文书写作能力;依托法官大讲堂、民生司法讲坛等平台开展培训,让干警在沉浸式学习中拓宽视野、涵养品格。
这场“强基提能行动”,区法院多措并举,干警综合素能悄然提升。
服务连心,传法治温度
“法官们送法上门,让我们感受到民法典就在身边,生活中的问题当场就解决了!”居民刘阿姨在普法“小摊”前连连感叹。
这场活动,区法院干警支起“小摊”讲解民法典规定,一旁展示着社区书画班学员现场创作的法治书画作品,法律条文与笔墨丹青相映成趣,居民们驻足交流。
这生动的一幕正是区法院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的缩影。点单普法、专题培训、互动咨询……90余场带着“烟火气”的活动惠及群众3000余人次。

伴随着普法足迹的延伸,“四下基层”的成效也在司法实践的各个领域悄然显现。
在解纷一线,共享法庭、法官工作站、巡回审判点在街巷社区落地生根,“法院+公安+妇联”三方反家暴协作机制、“法院+工会+人社”劳动纠纷联动联调机制等持续深化,今年以来3000余起民生纠纷得以调解,当事人握手言和,权益守护更有温度。
在执行现场,“荆楚雷霆2025武汉行动”中,干警们写下民生守护答卷:1900余起涉民生案件得以执结,8.6亿余元执行款到位,群众“烦心事儿”在春风中化解。
在服务企业的路上,干警们实地调研,倾听需求,结合审判实践精准“把脉开方”,送上防范风险、健康发展的司法建议。
……
办好一件件民生实事,干警们将司法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更在一次次深入基层、回应需求的实践中,磨砺了本领,厚植了情怀。
党建引领、实战为桨、服务连心,江岸区法院干警在“干部素质提升年”的淬炼中,初心愈坚,能力拔节,如一朵朵奔涌的浪花,化作法治力量的生动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