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暇时光,漫步在河道、湖边
附着在堤岸、植物茎秆上的
粉红小球体
看似人畜无害
其实却是会破坏生态环境的
外来入侵物种福寿螺!
“福寿螺的防治工作正在稳步推进,目前福寿螺卵块蔓延的情况得到有效遏止。”近日,湖北省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检察院检察官再次来到辖区内受福寿螺入侵的河道、湖边进行回访时,河湖护理工作人员介绍道。
5月,经开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官接到“益心为公”志愿者反映,称其在万家湖游玩时,发现湖中水草茎秆上有一团团粉红色的福寿螺卵块附着。接到线索后,该院公益诉讼办案团队立即对该线索开展实地勘察。经调查发现,万家湖大桥桥墩及部分水岸过渡区域的水生植物离水面10至20厘米处附着有大量“粉色小球”,十分显眼。
检察官经多方调查确认,该“粉色小球”是外来入侵物种福寿螺的卵体。据了解,福寿螺系首批入侵我国的16种重大危险农业入侵生物之一,其大量繁殖会造成水体污染、水生农作物减产、威胁水生生物生存等严重危害。


清理前
除了上述湖泊发现的几处,经开区是否还有其他地方被福寿螺入侵?检察官带着这个疑问,多次在辖区内多个湖泊开展调查摸排,并走访相关行政机关,发现区内万家湖、汤湖因与外界水域相通,受福寿螺入侵问题最严重。若不能及时清除福寿螺及其虫卵,将存在进一步扩散、威胁本地生物安全、危害生态环境的风险。
为防止外来入侵物种的传播和蔓延,经过分析研判,经开区检察院迅速启动公益诉讼诉前磋商程序,相关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按照磋商意见积极行动,形成整改合力,制定整改措施,采取人工防治为主、生物化学为辅的措施, 组织人员进行人工摘卵、摘螺工作,并将处理情况及时书面回复检察院,并表示将会持续跟进观察,防止辖区内福寿螺再次泛滥繁衍。据统计,自5月以来,汤湖、万家湖出动人力248人次,清理福寿螺约3946公斤,清理福寿螺卵约623公斤。


清理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一步,经开区检察院将持续以公益诉讼职能助力流域综合治理工作,聚焦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守护“四大安全底线”。
检察官带你认识福寿螺
福寿螺,隶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瓶螺科福寿螺属,是原产于南美洲,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一类大型淡水螺,2003年,我国国家环保总局将福寿螺列入《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2013年,我国农业部将其列入《国家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第一批)。
福寿螺的危害
(一)破坏生态平衡
福寿螺在入侵水域,由于缺乏天敌,能迅速扩大种群,且主要摄食水草,造成栖息地的沉水植物迅速减少,改变生物种群结构,破坏水体生态平衡。
(二)影响土著螺类生存
由于福寿螺与入侵水域的一些土著螺类处于相同的生态位,而福寿螺具有更强的繁殖力,会逐步挤占原水域土著螺类的生存空间,造成土著螺类的减少甚至消失。
(三)危害庄稼生长
福寿螺咬食水稻秧苗,咬食水稻主蘖及有效分蘖,使得稻穗存活率降低,是水稻植区的一大灾患。福寿螺咬断蔬菜及庄稼的幼苗,造成损失。
(四)危害人体健康
福寿螺是广州管圆线虫、卷棘口吸虫等寄生虫的中间宿主误食加热不彻底的带这些寄生虫的福寿螺会对身体产生危害。
福寿螺的防治方法
(一)物理方法
1.人工捕捉福寿螺。使用地笼捕捉成螺,可以在地笼里放入西瓜皮、菜叶等诱捕物,引诱福寿螺进入地笼中,人工取出,集中销毁。
2.人工收集福寿螺的螺卵。福寿螺产红色的卵块,主要产于高于水面的植物茎杆利用福寿螺产卵习性,在防治水域插上竹竿、树枝等,使福寿螺在竹竿、树枝上产卵,收集螺卵,集中销毁。
(二)化学方法
采用化学试剂或一些除螺商品。可采用6%密达杀螺颗粒剂、贝螺杀和灭蜗灵等可有效杀死福寿螺成螺。但由于此类杀螺剂会对水体中的鱼类产生毒害,施药之内,不可让鱼类接触。(检察官提醒:未经相关部门允许禁止使用化学试剂投入水体中)
(三)生物方法
可采用养殖青鱼、鸭进行除螺。青鱼主要摄食螺类,是目前比较成功的生物防治福寿螺的方法之一;鸭的体型大,捕食福寿螺的效果较好。
来源: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