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宅家叫外卖,出门乘坐网约车,休闲购物看直播……随着互联网技术进步和大众消费模式转变,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骑手、平台主播等提供的服务越来越深入大众生活。
如今,以这些职业为代表的“新业态”劳动者也越来越多。其合法权益如何保障?司法何以护航新业态经济健康发展,江岸区法院以“双保护”理念为指引,推出了一系列“新举措”。
“对于部分新业态劳动者而言,与用工单位的纠纷往往交织着多重法律关系,有的‘众包骑手’,遇到纠纷可能遇到一定阻碍,维权困难……”
在区法院与区人力资源局、区总工会的联席会议上,“热火朝天”的讨论正在进行着——如何从源头化解新业态领域用工矛盾纠纷?如何更好地保护新业态劳动者合法权益?
一份《关于建立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联动调处机制的备忘录》给出了解决方案。
今年9月,法院联动人社、工会,三方建立起“快速响应、专业调解、多方参与、依法处置”的劳动纠纷联动调处机制,各方专业优势和资源优势充分共通共享,实现劳动纠纷“全链条”化解,“协同”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依托这项机制,新业态劳动者遇到纠纷,即可“一站式联合调解”,截至目前已诉前调解纠纷126件,最大限度降低劳动者解纷成本。
“我协会收到了贵院的《司法建议书》……将采取必要措施逐步解决相关问题。”
今年8月,武汉市城市即时配送协会第一时间回函,让区法院“定向开方”落了地、见了效。
近年来,涉外卖骑手交通事故“频发”,区法院分析近三年审判数据,发现由外卖骑手驾驶非机动车引发的事故纠纷占比25.83%,其中外卖骑手因闯红灯、逆行、超速等负主责及全责案件占比89.74%,外卖平台企业存在安全管理意识不够强、应诉不积极等问题。
对此,一份司法建议应运而生,从规范管理、优化规则、风险防范和关心关爱等方面,督促行业协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这一建议“切中要害”,武汉市城市即时配送协会立即采取行动,在区法院倡导下,双方签署《合作备忘录》,就诉调对接、信息共享等工作机制达成共识,以“法院+协会”模式源头化解纠纷。
探索新业态纠纷多元化解,步伐远不止于此。
在区矛调中心,“法院+工会”安薪护企劳动争议调解室运行顺畅,法官定期走访、开展调解、巡回审判,发放企业营商风险提示手册1000余份,被授予全市“品牌调解室”。
在武汉岱家山科技创业城,法官依托“惠企安薪”法律服务站,提供法治宣传、法律咨询等“一站式”司法服务,对新业态劳动纠纷“一揽子调解”。
在社区“枫桥驿站”,法官“一对一”解答新业态劳动者关心的“热点问题”,大家纷纷点赞“很实用、很接地气”。
在大智无界·空中小镇、创立方产业园,不仅有专门的法官服务驿站,更有针对新业态企业建立的一份“面对面”名录,在这里,企业咨询、上门宣讲……沟通“双向”顺畅。
助力新业态,普法暖“新”人。一次次以“新举措应对新发展”的有益尝试,为劳动者们密织了合法权益的“保护网”,让从业者们更有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也让司法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看到了更多可能。
来源:江岸区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