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长安网

法治 建设

-2025-

07/07

05:32

编辑:本站

黄陂区:"法院+综治"开启一站式解纷新体验

盘龙城法庭携手盘龙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建立多元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平台,首创街道为主导的“盘龙城多元解纷中心(社会调解组织培训基地)”。王家河家事法庭与区妇联联合设立婚姻家庭心理辅导服务站和共享法庭,成立“木兰家和服务队”。部分专业化、地区性案件依靠基层法庭、共享法庭得以妥善化解。
“订制服务”问诊开方,黄陂区法院依托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工程,为“区、街(镇)、社区(村)” 三级综治中心受理的案件提供“订单式”法律服务。

近年来,黄陂区法院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立足群众多元解纷需求,主动参与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以综治中心为前沿阵地,创新探索“综治+法院”解纷新模式,实现了矛盾纠纷快速分流、高效化解,共同绘就多元解纷新枫景。

严筑入驻标准 汇聚多元解纷资源
黄陂区法院在综治中心设立法官工作室和速裁法庭,“1名员额法官+1名法官助理+1名书记员”组成的诉讼服务团队在综治中心落地生根,将服务空间由法院诉服大厅向综治中心延伸。
“某建设公司作为实际施工人,对应《建筑工程分项结算单》已签订,仅仅因工程款项回款压力各方在工程尾款支付细节上产生争议,两起案件具有高度关联性,调解可能性很大。”来自区总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与区民营企业投诉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在同法官工作室入驻法官彭文珍探讨调解方案和细节。

“及时进行司法确认,赋予其强制执行力,增强调解协议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打消你们的后顾之忧。”调解过程中法官彭文珍及时地提示当事人。
入驻后诉讼服务团队积极对接36家区直部门、6家专业性调解委员会,开展委托调解、诉调对接、指导调解等工作。后续两起案件“案结事了”则是诉讼服务团队开展多元解纷工作的一个缩影。
深耕解纷实效 厚植司法为民底色
因三年前货物尾款支付问题,虽经过多轮调解,原被告仍争执不下。诉讼服务团队聚焦诉调对接实质化、简案办理快速化工作要求,针对此种调解不成但事实清楚争议不大的案件,征求双方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快速进行排期开庭审理。

经过法庭调查、法庭辩论等环节,双方充分举证质证,有序保障了当事人的诉讼权益。入驻法官彭文珍受理案件后,没有简单一判了之,而是深入梳理双方争议焦点。法官从法律规定和商业诚信角度出发,细致分析调解和判决两种结果对其自身发展的利弊、欠款回笼与个体生存之间的关联以及两人继续合作经营共同发展的愿景。最终被告当庭支付原告欠款。这场历时多年的纠纷在综治中心就地化解,实现案结事了。
诉讼服务团队将司法服务融入细微之处,于点滴间践行为民初心。法院对在综治中心未成功化解的纠纷,派驻综治中心的法院工作人员及时提供立案指导、要素式起诉状指导等,及时转入诉讼程序。
聚焦黄陂特色品牌打造 织密法治保障网络
盘龙城法庭携手盘龙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建立多元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平台,首创街道为主导的“盘龙城多元解纷中心(社会调解组织培训基地)”。王家河家事法庭与区妇联联合设立婚姻家庭心理辅导服务站和共享法庭,成立“木兰家和服务队”。部分专业化、地区性案件依靠基层法庭、共享法庭得以妥善化解。
“订制服务”问诊开方,黄陂区法院依托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工程,为“区、街(镇)、社区(村)” 三级综治中心受理的案件提供“订单式”法律服务。

“参考已生效的涉案关联判决文书,在调解中兼顾公平原则,既保障购房者合理损失补偿,也为企业预留必要的整改缓冲空间。”入驻法官彭文珍针对开发商延期交房系列案耐心地指导盘龙城多元解纷中心的工作人员化解矛盾纠纷。
自常态化入驻以来,指导调解、定分止争,早已融入综治中心诉讼服务团队的日常工作肌理。通过举办现场指导、线上培训、经验交流等形式,对人民调解委员会、行政入驻单位等调解组织或部门开展指导,为县区、街乡提供订单式、“点对点”解纷指导。2024年上半年,黄陂区法院累计指导综治中心内的调解组织成功化解纠纷200余件。
法治为民,步履不停。黄陂区法院紧扣群众需求,深化与综治中心协同联动,以矛盾源头化解、多元共治为抓手,推动法院职能与综治体系深度融合,全力支持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着力构建“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诉讼断后”的分层递进解纷体系,以高质量司法服务筑牢平安建设防线,让公平正义更加可感可及,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强劲法治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