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长安网

各区 动态

-2019-

09/03

12:04

编辑:本站

推动警治联勤 筑牢平安根基 ----黄陂区全力打造黄陂特色的农村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

今年以来,黄陂区委、区政府、区综治委把农村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作为“平安黄陂”创建工作的重要抓手,坚持警情导向、民意导向和问题导向,以“警力+民力”、“科技+传统”、“天网+地网”为支撑提高了平安建设整体水平服务了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保障了社会平安稳定。

一、改革强“警”,创新机制。一是创新警务运行机制。在农村派出所设立“一队一室”(即社区民警队、信息研判指挥室)或“二队一室”(即社区民警队、刑侦队、信息研判指挥室),按照“一区一警、一警多能、一包到底、民警带队、协勤参与、警治联勤”的模式开展基础防范工作,实现了对辖区治安的主动防控。二是创新情报信息收集研判机制。建立了以派出所信息采集室、刑侦队、责任区民警队和刑事特情、治安耳目为主体的刑(警)情网络;以网上警务室、治保会、治安中心户、治安联系点为主体的民情网络。三是创新绩效考核机制。围绕着力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和公安机关公信力为总体目标,推行“两评一考”,即:针对人口管理、基础信息采集、安全防范等基础工作开展业务对照评议和群众监督评议;针对绩效考核内容,实行月、季、年度分段考核。

二、借力群“治”,夯实基础。一是借党政之力,落实组织保障。实行派出所所长及责任区民警分别进入街党委和村支部班子(副书记),警官兼任“村官”,提高了农家警察的政治地位,有效提升了警察话语权。二是借综治之力,壮大群防力量。由政府牵头、综治协调、公安主导,强力推进群防力量建设,除治安中心户和治安联系点外,目前,全区专门建立“农家保安队”88352人;整合辖区防范资源,由政府出资组建“社区安保队”50324人;以行政村为单位,组建“义务巡逻队”6102857人。三是借科技之力,打造“天网工程”。在加强原有视频探头的应用和维护的基础上,增加农村(庄园)重点部位和村湾主要路口建设各类移动(单兵)探头1500余个,架构“天网”。

三、制度定“联”,促进长效。一是“农户联防”制度通过在各村建立“村民守”(10户联防)、“义务巡”(护村队)、“视频控”(简易监控系统)的联防格局,使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资料和农电设施“盗不走”。是“三级联调”制度。移植“枫桥经验”, 打造三级“农家民调”品牌,在派出所设立“两所”(派出所、司法所)矛盾纠纷调解室,聘请首席调解员,负责辖区重大矛盾纠纷和治安案件的调解处理;在行政村设立了调解会,负责较大矛盾纠纷的调解;在自然湾设立了调解点,负责一般矛盾纠纷的调解。三是“所队联勤”制度以压降交通事故及刑事案件为重点,坚持派出所和交巡大队“所队联勤”制度,定期组织以查车、查人、查物为重点的“三级卡口”集中行动。机关职能大队与重点地区派出所建立“机关联动、对口帮扶”制度,加强对农村重点部位的管控。

四、创新优“勤”,服务实战 一是拓展“流动警务”功能在前期实践基础上,创新推出了第三代流动警务车,开展流动服务,进农村、入农户开展“法制宣传、调解纠纷、办证办公”。“车长”根据派出所信息研判指令,在各村级公路以及主要村湾道口开展治安巡逻,捕捉现行,震慑犯罪,并利用现场勘查信息以及无线视频传输、指纹活体采集等实战功能,直接提供线索破案。 二是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为每名责任区民警配备了电台、执法仪、警务通、数码相机和公安网电脑。今年以来,共入户调查6万余户、走访单位3500余家,采集录入寄住人口1403人、流动人口4039人、办理居住证1782份;完成重点人员调查及管控评估4531人。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调取了辖区计生、司法、综治、学校、社区等基层组织、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的信息资源,实现了信息资源综合掌控。对重大情报信息及时研判,对日常信息实行一日一分析,一周一研判。三是营造良好平安氛围采取电子屏插播、悬挂横幅、张贴提示等形式,坚持“巡查、巡访、巡逻”,深入开展宣传;回访每一起可防性案件,检查整改隐患,堵塞防范漏洞;通过“送警民联系卡、送证照上门、送治安通报、送防范常识”等服务措施,增强了安全防范的针对性和互动性,提高了农村群众的自防意识和能力,营造了良好的平安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