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多元解纷助力筑牢合同履约防线 绿色通道助跨省解纷“一日达”
【案情经过】“尾款拖欠近三年了,还一直失联,我要起诉!”2025年4月的一天早晨,上海某设备公司负责人张某手持诉讼材料来到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人民法院,打算就一笔2.4万元设备购买尾款对安装公司提起诉讼。鉴于标的额不大,为减轻诉累,法院积极引导当事人到江岸区综治中心开展先行调解。江岸区综治中心通过涉企纠纷绿色通道快速破解了沟通联系、信任重建、资金周转、跨省执行“四大难题”,帮助双方在一日内达成调解协议。
【主要做法】综治中心启动涉企纠纷绿色通道,调动法院、司法局、第三方调解组织等力量参与解纷。在法官的指导下,调解员迅速查询安装公司信息,发现其仍在经营且有关联案件在诉,几经周折联系上了安装公司负责人李某。李某在电话中诚恳致歉,并在半小时后赶到综治中心面谈。李某身沾施工泥浆、衣着朴素的样子与张某印象中的形象截然不同,张某态度开始缓和。随即,法官摊开李某带来的抵押房产公证书、企业贷款凭证、工人工资发放记录等材料,让张某逐步相信李某处境艰难。法官适时提出以分期支付的方式来解决资金周转难问题,希望张某理解并给予一定宽限期。张某将心比心,同意再给对方两个月时间,并主动放弃了违约金。在法官和调解员的主持下,双方签订调解协议,并共同申请法院出具文书,并由法官现场建立微信群,督促后续协议履行。不到24小时,这场因尾款引发的合同纠纷圆满化解。
【工作心得】江岸区委政法委副书记张婷:综治中心办理涉企纠纷,办的是关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这一场跨沪汉两地合同纠纷的快速化解,恰是江岸区综治中心坚持问题导向,推动部门依法履职、纠纷实质化解的生动实践。我们相信,依托综治中心平台,再难的矛盾也可以用调解的“软”对话维护法治的“硬”道理,让企业和群众在暖心调解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让矛盾纠纷在法治轨道上实质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