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谷义警“微治理”托起“大平安”
在武汉光谷这片创新热土上
东新分局茅店派出所民警张文昌
有一支特殊的队伍
他们不是警察
却佩戴义警红袖标
活跃在社区每个角落
从新市民到老商户
从紧急救援到隐患排除
这支“光谷义警”队伍
正靠着眼力见和热心肠
把点滴“小事”做实
把家门口的“安全网”织密
成为了基层社会治理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枣阳汉子”从“被服务者”变“服务者”
代明中
这位在当代社区居住十年的湖北枣阳汉子
与社区民警张文昌的缘分
始于一次普通的居住证办理
在社区相处久了
代明中觉得“张警官这人实在”
张文昌也觉得“代明中的心肠好”
如今
他已成为张警官口中
“每天都离不开”的得力助手
七月的一个下午
代明中巡逻时发现一位老人
瘫倒在楼栋门前双眼紧闭
大口喘着粗气
旁边的老伴急得手足无措
他立即在义警群发出呼叫
不到5分钟
5名义警就火速集结
他们小心翼翼将老人抬回三楼家中
喂药、扇风、降温……
老人才缓过劲儿来
时至今日
老人的子女每每提及此事
仍满怀感激
从最初的办证接触
到如今成为社区平安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代明中感触很深
“接触多了,才明白张警官让我们当义警
归根结底是为了咱居民好。”
这份朴实的理解
让光谷义警扎根社区、服务邻里
忙得心甘情愿
干得起劲儿
桶装水老板“火眼金睛”识破街头骗局
在社区经营桶装水生意的刘师傅
17年的扎根让他对社区了如指掌
张文昌看中了
他“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
主动邀请他加入义警队伍
刘师傅欣然受命
这份“地头熟”的优势
很快发挥作用
每天清晨六七点
正是居民赶着上班的时间
刘师傅发现清晨郑桥小路边
有人利用“猜彩球”设局行骗
立即上报
张文昌一面了解情况
一面安排几名便衣义警
混在人群中暗中观察
一连两天
这伙骗子非常狡猾
每次只摆摊一二十分钟就迅速撤离
摸清骗子“快闪”规律后
第三天清晨
当骗子再次开张时
盯梢的义警与民警配合默契
一分钟抵达现场
将正在行骗的团伙成员当场控制
一网打尽
这支由街坊邻里组成的义警队
把社区当成了自己的家
像刘师傅这样的商户义警
如同社区安防的“神经末梢”
将安全隐患消弭于萌芽
把平安防线扎进了楼栋巷尾
“飞线劝导队”柔性治理化解充电难题
翻开张文昌义警工作群的记录
每晚12点前
总会有队员准时汇报
当日清理“飞线充电”的劝导情况
张文昌介绍
这一习惯已风雨无阻地坚持了两年
当代社区多为底层步梯楼房
电动车充电成了困扰居民的难题
一些居民图方便
从自家窗户拉出电线
给楼下的电动车充电
然而
这种“飞线充电”行为隐患极大
电线老化、短路
甚至电池起火的事故时有发生
“这是悬在社区头顶的一个重要安全隐患。”
张文昌说
面对这一社区治理顽疾
社区警务队和义警队双管齐下
一方面
张文昌积极向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
反映问题
推动加快充电棚的建设步伐
努力从源头上解决充电难问题
另一方面
义警队将每日巡查、劝导和清理飞线充电
作为一项雷打不动的“必修课”
义警队员唐时盛对此深有体会
“当我们把电动车挪进充电棚
再把电线、充电器送还到居民手中时
他们常会不好意思地笑笑。”
正是这种
“少一个隐患,就多一分安全”
的慢慢劝、耐心做
让刚性治理难题
在日复一日的柔性社区治理服务中
悄然化解
现在当代社区居民们都知道
家门口的事真有人操心
邻里的难处伸手就够得着